动态聚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动态聚焦

科 技 立 行

发布时间:2003-10-20

------建设银行科技应用总体规划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随着中外资银行业务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与创新活动日益推陈出新,新技术的开发和流通方式的周期越来越短,而面对同业复制手段的加快,开发者对新技术的垄断也变得越来越难。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顺应这一潮流,充分了解对手,全面展现优势,加快科技应用建设步伐,快速、及时地推出灵活的经营机制与多样的服务策略,在竞争中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在全面实施“科技兴行”战略的同时,进一步把科技应用与创新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全面推出了2003年至2005年科技应用总体规划纲要,全面提速科技开发与建设的步伐,为建设银行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建行人的共识:创新就是创造未来

近些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在科技应用和金融创新方面颇见力度,一系列金融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显示了这个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科研开发实力和创新的决心,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数据集中项目核心版本优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网上银行2.0系统充实了市场迫切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在成功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通讯一级和二级骨干网络系统基础上,三级骨干网络正在实施改造;龙卡IP电话支付系统、重要客户服务系统和现代化支付系统、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非现场审计系统等面向不同客户服务的系统上线投入使用,正越来越得到市场和客户的亲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总账传输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资金清算系统和信用风险评级预警系统的完成和推出,为全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平台。这些重大信息开发项目,其中许多处在国内同业领先水平,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就是创造未来,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是建设银行上下一致的共识。据悉,建设银行早已确定了“争取三到五年的时间,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创新的产品和创新的服务为手段,努力形成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核心竞争力,确立具有先进法人治理结构和一流经营管理水平的市场领先地位”的总体发展战略。同时明确了“建立应用体系架构明晰、核心业务版本统一、经营数据安全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完备、技术业务相互推动、信息技术体制高效运行、信息技术队伍精良稳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体系。支持和催生银行银行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业务结构转型、业务流程再造以及经营效率和管理有效性的整体提升,为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不断提高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这一总体科技发展目标。在这一总体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建设银行在国内同业中首先完成了科技应用体系架构的制定工作,这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2003年至2005年科技应用规划。

眼光的超前,必然带来创新的观念。建设银行未来清晰的科技应用目标定位,必定加快其发展的步伐。

建行人的行动:在竞争中积聚能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种类、产品功能和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等方面,与外资银行还有一定的差距。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立足制胜,其思维创新、新产品开发、产品整合、产品定位等必须刻不容缓地同步进行,在竞争中积聚自己足够的能量。

未来三至五年内,建行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战略规划、资产负债管理、信贷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渠道管理、产品管理、营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流程,建立战略规划程序,使业务成长立足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定位。

建设银行将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决策、营销、研发所需的外部市场信息的管理,有效地运用信息开展分析和客户细分,切实以客户需求指导产品研发、管理和市场推广,增强维护客户的能力,通过客户战略、渠道战略、产品战略的整合,最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和差别化服务。通过加快传统网点的功能改造和功能调整,实现传统网点精品化、集约化发展。同时重点发展电子渠道,加快发展新兴分销渠道,建立一支以客户经理为主体的高素质分销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和产业化。加强对市场发展、客户需求和盈利前景的预测,按照产品战略制定产品计划;形成产品创意的机制和氛围,采用规范的方法论和标准的流程采集信息,形成全面和领先的“创意库”,迅速实现新产品的开发;通过对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线整合、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组合的能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特别要加强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竞争中蕴含着风险,而风险的控制必须得以科学的规范。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将规定,银行业要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评级方法体系。中国建设银行在这方面可谓超前运行,从2001年开始,建行总行依托信用风险评级预警系统单机版,陆续推出了行业、区域、产品等三个维度的系统性风险评级预警综合分析报告。目前,系统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内将在全行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这一系统在目前国内同业中已处于领先水平。而建行下一步正在规划构建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应用体系。首先,将会逐步推行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方法,从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出发,通过预测市场利率、汇率、资产风险的变动趋势,综合运用定价、期限、期权等工具,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银行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其次,实施整合的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实现信贷组织结构、信贷政策和流程、信贷风险度量工作和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据悉,建行在未来的信贷业务流程设计中,风险管理将贯彻于信贷业务全过程,通过制定清晰的、标准化的、具有指导性的信贷政策,明确风险承受准则;通过订立稳健的、清晰的贷款审批标准,确定在信贷交易流程各环节、各阶段相应的风险监控手段,并将上述政策固化有信息系统中,保证在识别、衡量的监控信贷风险过程中,信贷政策实施的一致性,实时监控和干预信贷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保持会计与财务政策的一致性,加强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核算模块的风险监控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现场和非现场的稽核水平,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台业务的自动化和专业化集中处理,为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持。

“到2005年,建设银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将在国内市场同业中达到先进水平。”建设银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这样的发展前景:到2005年,建设银行将实现核心业务系统和产品系统版本的统一,建设面向经营管理和决策分析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完成高端客户的信息整合、渠道整合和应用系统的集成,实现全行应用系统和数据的适度集中。初步建成功能完善、定位清晰、分布合理、系统整合、信息安全、结构灵活的应用体系架构,支持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新产品的快速开发和后台的集中营运,满足管理决策的信息要求。